近日,上海的劉女士,在直播間被“種草”了明星同款的洗眼液。然而,在一段時間的使用后,卻發(fā)現臟東西并未被洗凈,反而眼睛出現不適,就醫(yī)后,被診斷為黏蛋白缺乏性干眼。專家團隊表示,這類洗眼液可能并不能清潔眼睛,反而會增加眼睛感染與患眼部疾病的風險。(10月19日 《中國青年報》)
“種草”,在網絡時代已是隨處可見。在各個平臺上搜索任何一類產品,都能會看到風格各異的各路博主,將其欲“種草”的產品置于掌心,對著屏幕用真誠的語氣說著產品功效,有些還會敘述自己的使用感受,每一個眼神都在訴說著“買它”。然而當消費者購買后卻發(fā)現,產品并不像那些博主說的那么好,甚至有些還會起反作用。從之前的辛巴燕窩造假事件,田園主義營養(yǎng)成分標識不符事件,到這次洗眼液不能“洗眼”事件,可以看到此類事件并非個例。那么究竟為何消費者總是被各路“種草”所坑呢?
首先,是消費者自身的偷懶心理。我們獲取信息變得越來越快,做什么都講求效率,希望用最小的代價獲得最大的回報,“種草”也是如此。在如此繁雜的商品市場上去淘得一樣好物,對于消費者來說是耗時耗力的,那么在“種草”博主出現后,消費者徹底犯懶了,既然有人為我找好產品,那么我何必要去了解、要去搜尋呢。但往往是因為這種偷懶,讓其交了不少“智商稅”,花了不少冤枉錢,也沒達到最初的目的。
問題還在消費者與“種草”博主之間的關系上。在抖音、小紅書等平臺上,用戶是基于自身需求,會對某一“種草”博主或明星產生追隨關系。這些受追捧的博主,有大多數用戶所沒有的好皮膚、精致化妝技術等。這種情況下,用戶為向博主靠近,自然會去購買其推薦的產品,并且是在不做任何其他調查的情況下,是具有盲目性的,增加了踩雷的幾率。
其次,“種草”代表的是博主個人感受,不適用于所有人。一些博主進行“種草”,有些雖然是因為廣告,是純粹營銷,但是也存在有博主是真心分享真身體驗的,但即便如此,這也僅僅是一個人的感受。然而,用戶是龐大的,用戶在購買相關“種草”產品后,也許效果并不盡如人意。這也是為什么網絡上出現,面對同一產品,有的博主將其捧上天,但有的消費者卻將其貶得一文不值。
“種草”本是有了好的體驗后進行分享的行為,是益于社會的事。然而伴隨著商品井噴式出現,廣告鋪天蓋地投放,“種草”也變得陷阱重重。在這種情況下,種草博主需要擦亮眼睛,不被金錢蒙蔽,不被不良產品所騙,要對自己的受眾負責。而消費者自己更應對花的每一分錢負責,不能偷懶。
新聞發(fā)布平臺 |科極網 |環(huán)球周刊網 |中國創(chuàng)投網 |教體產業(yè)網 |中國商界網 |互聯(lián)快報網 |萬能百科 |薄荷網 |資訊_時尚網 |連州財經網 |劇情啦 |5元服裝包郵 |中華網河南 |網購省錢平臺 |海淘返利 |太平洋裝修網 |勵普網校 |九十三度白茶網 |商標注冊 |專利申請 |啟哈號 |速挖投訴平臺 |深度財經網 |深圳熱線 |財報網 |財報網 |財報網 |咕嚕財經 |太原熱線 |電路維修 |防水補漏 |水管維修 |墻面翻修 |舊房維修 |參考經濟網 |中原網視臺 |財經產業(yè)網 |全球經濟網 |消費導報網 |外貿網 |重播網 |國際財經網 |星島中文網 |上甲期貨社區(qū) |品牌推廣 |名律網 |項目大全 |整形資訊 |整形新聞 |美麗網 |佳人網 |稅法網 |法務網 |法律服務 |法律咨詢 |慢友幫資訊 |媒體采購網 |聚焦網 |參考網
亞洲資本網 版權所有
Copyright © 2011-2020 資本網 All Rights Reserved. 聯(lián)系網站:55 16 53 8 @qq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