吳晨/文 如果用兩個關鍵詞來形容新一年的中國經濟,答案是快速復蘇和不確定性并存。社會恢復常態(tài)推動了經濟的快速復蘇,一面是重啟引發(fā)的蠢蠢欲動,另一面仍存留著面對不確定的困惑與彷徨;對未來而言,起決定作用的則是信心修復的程度。
春節(jié)過后,“新冠”將逐漸淡出人們的視線。如果預估準確的話,春節(jié)前中國已經有大部分人感染了病毒,不少模型都預測后續(xù)第二波至少要在六個月之后才會出現,且趨勢緩和。這將給社會以足夠長的時間準備,也意味著“新冠”不再會占據人們的心智,經濟發(fā)展將重回工作和生活的重心。
(資料圖片僅供參考)
今年一月初已經展現出這樣的態(tài)勢。當所有外部的限制一夜之間取消,相信每個人都真正體驗到了那種百業(yè)待興的感覺。人流恢復的機場、火車站、酒肆、咖啡館,無不洋溢著一種興奮、一種放松,即使是那些似乎已刻入肌肉記憶的習慣——比如進任何一個場所總是下意識地掏手機掃碼,也難以掩蓋重新開始的渴望。
這種渴望將一掃過去幾年積累的一系列負面情緒——無論是內卷還是躺平——取而代之的是追回落下時間的緊迫感。當務之急是把這種渴望和緊迫感轉化成為干勁和努力。
會不會出現報復性反彈,答案毋庸置疑是肯定的,只要看一看春節(jié)前仿佛打了雞血的旅游市場就知道。展望2023,值得關注的是如何修復信心、如何持續(xù)推進全球化、如何推動經濟轉型。
全球經濟在新的一年仍然面臨巨大的不確定性,全球通脹仍然高企,歐美市場衰退風險猶在,外部需求持續(xù)疲軟,去全球化或者區(qū)域經濟一體化的浪潮仍會持續(xù)。應對不確定的未來,預案比預測更重要,問題比答案更重要。下面這五組問題,或將構成一個主要的分析框架。
首先,怎么判斷中國消費的未來?經過三年疫情管控,人們是否有足夠的儲蓄推動消費增長?統(tǒng)計數據顯示去年中國家庭收入的1/3都存了起來,這是否意味著消費會大幅度增長?其實,有一個指標更值得關注,即年輕人失業(yè)率能否快速下降,企業(yè)是否能創(chuàng)造更多高質量就業(yè)崗位。
其次,怎們判斷未來中國產業(yè)鏈的變化?去年發(fā)生的產業(yè)鏈向越南、印度轉移的趨勢是否會改變?如何修復市場的信任,包括外資和民企的信心?在全球保護性產業(yè)政策大抬頭,各國都出臺吸引高端制造本土化的大潮面前,如何有效競爭?
再次,過去三年,雖然跨境貿易和投資仍然保持了增長,但人員流動的停滯極大限制了商務、文化和思想的交流,對中國隔靴搔癢的觀察也加大了海外對中國市場的隔膜。國門打開之后,特別是人的跨境流動恢復之后,當中國消費者再次回到全球舞臺,商業(yè)文化交流得以恢復,會改變外界這三年對中國的刻板印象嗎?這也是修復信任的必修課。
第四,怎么判斷中國復蘇對全球通脹的影響?顯然,中國經濟快速反彈會影響到全球大宗商品市場的走勢。
第五,新的經濟增長點在哪里?經濟轉型的落腳點在哪里?如何推動開放式創(chuàng)新?這是企業(yè)家、學界和政策制定者需要認真討論的問題,也是決定未來經濟增長長期趨勢的關鍵。顯然,救助房地產避免了對金融市場所構成的系統(tǒng)性風險,但無論是人口結構的變化——印度今年四月將超越中國成為全球人口第一大國,中國人口老齡化也將加速——還是經濟轉型的需要,都意味著未來發(fā)展不應再依賴房地產。同樣,繼續(xù)投資“鐵公基”也不應是未來的路徑。在全球經濟從有形向無形的轉型過程中,如何推動無形資產的創(chuàng)建和積累,同樣是轉型的重大課題。
2023年,不僅是社會走出疫情的恢復正常,還需要全社會回歸常識,回到以經濟發(fā)展為中心這一長期目標。只有穩(wěn)固共識,長期堅持經濟發(fā)展為中心,才能逐漸修復信心,對此也需要我們有足夠的定力和耐心。
(作者系《經濟學人·商論》執(zhí)行總編輯)
新聞發(fā)布平臺 |科極網 |環(huán)球周刊網 |中國創(chuàng)投網 |教體產業(yè)網 |中國商界網 |互聯快報網 |萬能百科 |薄荷網 |資訊_時尚網 |連州財經網 |劇情啦 |5元服裝包郵 |中華網河南 |網購省錢平臺 |海淘返利 |太平洋裝修網 |勵普網校 |九十三度白茶網 |商標注冊 |專利申請 |啟哈號 |速挖投訴平臺 |深度財經網 |深圳熱線 |財報網 |財報網 |財報網 |咕嚕財經 |太原熱線 |電路維修 |防水補漏 |水管維修 |墻面翻修 |舊房維修 |參考經濟網 |中原網視臺 |財經產業(yè)網 |全球經濟網 |消費導報網 |外貿網 |重播網 |國際財經網 |星島中文網 |上甲期貨社區(qū) |品牌推廣 |名律網 |項目大全 |整形資訊 |整形新聞 |美麗網 |佳人網 |稅法網 |法務網 |法律服務 |法律咨詢 |慢友幫資訊 |媒體采購網 |聚焦網 |參考網
亞洲資本網 版權所有
Copyright © 2011-2020 亞洲資本網 All Rights Reserved. 聯系網站:55 16 53 8 @qq.com